關於兩歲惡魔期

兩歲惡魔期 泛亞文化

你家有兩歲小孩嗎?他有沒有開始這個不要那個不要?你是不是也被他氣得不要不要的呢?

美國人稱這個時候的小孩為「trouble two」,意思就是「麻煩的兩歲」,就是我們常說的 兩歲惡魔期 啦!

如果剛好隔壁家的不會這樣(也可能只是你看不到),不要因此認為自己家的怎麼特別壞。畢竟每個孩子天生氣質都不同,至少大部分人跟你同苦啊!

為什麼兩歲這麼盧?

事出必有因!一來他已經掌握更多說話能力,二來他已經會走路了,他開始發現他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可以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有影響和操控周遭人事物的能力,於是…就開始想要統治世界。

你會覺得他們翅膀開始硬了,就開始測試爸媽的拳頭有多硬。在這個必經的歷程中,他們正在了解自己所能做的極限,也在逐漸了解大人的忍受極限在哪裡?什麼能做而什麼不能?規範是什麼?

惡魔期該如何引導?

穿鞋子左右穿反,要換過來又拒絕。其實是他覺得自己能夠做到了,並且自認為做的很棒,而你卻認為不好還想破壞他所做的好事。

我們不能反應太大,又不能放著擺爛(可以看管教方式這篇),那該怎麼辦?可以試試下列方式:

1.先不要勉強:

如果你堅持到自己快要爆炸對他噴火的話,先不要強迫他。因為你如果情緒向他噴出來,接著就變成要處理你和他的情緒,原來要引導的事反而失焦了。

2.挑對時機:

如果他餓了、睏了、生病了,或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這時要希望他合作是比較難的,最好避開這些情況。

3.了解他的想法:

了解他拒絕的原因,還有他想怎麼做,先讓他說或做,比較能突破他的心房。如果他無法表達清楚,我們可以邊猜邊做,看看他的意思是不是這樣。知道原因才能找到突破點。

4.用選項代替拒絕:

假如天冷你直接要他多穿一件衣服,他可能直接跟你說不要。給他一些選擇,有時會更好引導,這也是魔術師最常用的技倆。

如果你說的是:「這兩件你想選哪一件呀?」「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讓你自己選來穿。」重點就變成「選擇」這件事本身,而不是要不要了。

5.轉移注意力:

不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不該做的事,想辦法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我們希望他做的事上面。

譬如他玩熊布偶玩到不來吃飯,你可以說:「熊熊的肚子也餓了,我們請熊熊一起來吃飯,牠一口你一口。」

6.請你跟我這樣做:

有的事還沒教他或是他經驗不足,可以跟他玩學你做的遊戲。從遊戲中他會學到鞋怎麼穿才對,給他鼓勵和成就感,他也會明白你期望他怎麼做。

7.建立生活慣例:

生活中什麼時間大家就做甚麼事,做完什麼後會做甚麼,不要常常變化,他比較好掌握過程和生活規則。也有助於日後學習時間概念(可以看時間概念這一篇)

引導原則

1.沒有危及安全與健康的情況下,先不阻止他的自主,再去引導他。

2.一件事不要有時鼓勵,有時又限制,讓他無所適從。

3.不要為了方便而急於替他完成。

嘗試以上方法可以降低孩子不合作的可能性,也可以培養他的自信以及獨立自主的能力哦!


延伸了解:力豆力豆好情緒系列

留言

則留言

作者: 泛亞說書人

  幼兒時期的教育就像是蹲馬步基本功,而後閱讀能力就像是內功心法,課內學業就像外功招式。我相信只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以及好的輔助工具,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力,將有各種方法不被熄滅。學前教育和學齡教育,這些都是我所關心的事,也是希望在此將所知分享給大家的事。本站文章歡迎轉貼,只要附上本站網址即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