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的親子對話

建立好的親子對話

對幼兒來說,親子間的對話是語言發展和人際發展非常重要的一環。他們在對話中學習的時候,有幾個情形要特別注意:

1.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概念正在萌芽,比較少會先想到別人,時常會插話或搶著說話,說過的甚至還會忘記說過了又再說一次,因此需要靠大人不斷提醒,這是正常的。但是父母親可能會因為手邊有事在忙,或是正在跟別人交談,而覺得孩子吵不休,這時候可能會被訓「我不是說先不要吵我嗎?你總是這樣說不停,真是講不聽!」

其實孩子很可能只是有事情迫不及待和大人分享,不是故意吵鬧,如果因此被責備,很可能會覺得被忽視,日後便不再願意跟大人分享事情。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跟他說:「我很想聽你說,可是我現在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忙,不然你先去玩玩具,等我忙完了,你再告訴我好嗎?」

當孩子在安靜忍耐了之後,也要針對這件事情讚美他,下次他會更有耐心哦!

 

2.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不完全,常常有話說不清楚的情形,這時一定要耐心聽他說,然後再針對他話中不熟悉的事物名稱作補充,或是將他的話用正確完整的方式重複說一次給他聽,以此引導孩子增進表達能力。

很多時候孩子說的不清楚,父母會用較質疑或命令的方式希望他說清楚,例如「什麼大車?你是想說大卡車吧! 想清楚再講啊!」都不是一個良好或完整的引導方式。

 

3.「你為什麼還沒收好玩具?」「因為我剛剛…」「你一定又貪玩了!還不趕快給我收好!」其實孩子沒說完的可能是「我剛剛不小心撞到了,手好痛」但是大人不給他機會表達,而直接單方面下了他不乖的結論,沒關心他而是命令他,除了沒有給他表達想法的機會,也無意間傷害了感情。

如果父母時常用這種威權式的語氣對幼兒說話,時間一久,他們就會變成消極排斥的對話態度,或是學著用威權式的說話方式對待他人。

 

要讓孩子增進口語表達能力,一定要讓他們有足夠機會表達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不斷的引導、提醒、鼓勵,不僅會愈說愈好,學會說話禮儀,還能建立起好的親子溝通的模式。

延伸閱讀:如何營造歡樂的幼兒閱讀時光

留言

則留言

作者: 泛亞說書人

  幼兒時期的教育就像是蹲馬步基本功,而後閱讀能力就像是內功心法,課內學業就像外功招式。我相信只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以及好的輔助工具,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力,將有各種方法不被熄滅。學前教育和學齡教育,這些都是我所關心的事,也是希望在此將所知分享給大家的事。本站文章歡迎轉貼,只要附上本站網址即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