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 | 孩子的學習特質

多元智能 不同孩子有不同特質 泛亞文化

你有觀察過自己孩子有哪些學習特質嗎?你認為學校的學習模式和考試分數是否可以引導及判定每一個孩子的特質?也許你在了解 多元智能 之後,可以多一種方式來觀察、理解自己的小孩。

過去許多學校會在入學時給學生作智力測驗,但是加德納先生認為,智力測驗或學科考試大多著重在語文、數學邏輯等某部分的智能表現,天生這些特質較弱的人容易被認為學習力不佳或有障礙。

 

什麼是 多元智能 ?


哈沃德·加德納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學家),在研究各種腦部受創的病人的時候,觀察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提出多元智能論。

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至少具有這八種智能-語文、數理邏輯、自然觀察、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

往下拉,可以順便看看自己和孩子各有哪些特質較為明顯。幼兒的話,要從他們各年齡層的行為來判斷。因為太多條目了,所以不特別列出來,有需要請私訊。

語文智能:

簡單講就是在學習語言(如:意義、發音、結構、修辭…等)比較快上手,且在需要口頭或書寫語言的時候能運用自如。學習的有效手段:閱讀、演說、寫作。

數理邏輯智能:

當然就是學數理相關東西的時候很厲害,擅長數學計算、實驗測量、邏輯推理、歸納因果、分類分析。學習的有效手段:提出問題並實驗、尋找事物的規律、分析比對。

自然觀察智能:

不用說,學自然生態相關東西的時候很厲害,喜歡觀察自然界的事物,對於社會觀察的能力也突出。學習的有效手段:觀察、辨別、分類個體之間的細微差別與環境的關係。

空間智能:

它可以分成形象跟抽象兩種,這裡不說得太細,就是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的敏感性很高。學習的有效手段:畫圖、用意象及圖像方式思考。

肢體動覺智能:

善於運用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動作,平衡感好,身體協調度高,肢體語言豐富,學習運動、舞蹈較厲害。學習的有效手段:伴隨「動作」的行為,如動手組裝、改造等。

音樂智能:

對音準、節奏、曲調、旋律或音色等敏感性強,學音樂特別厲害。學習的有效手段:透過節奏和旋律來記憶,例如有人背單字時會隨興編成歌。

人際智能:

擅長從人的臉部表情、聲音和動作,察覺並區分他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有同理心也很會溝通和領導。學習的有效手段:與旁人互動討論。

內省智能:

清楚瞭解自己內在的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喜好、欲求、優缺點、自尊心。自律性高,有自知之明,並善於獨立思考、規劃人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從各種管道中瞭解自己的問題,思考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自我修正。

 

八大智能是獨立存在的嗎?


在日常生活中,它們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以複雜的方式統整運作,來達成我們各種目標。 將它們區分出來是為了方便觀察及理解它們的特點,以學習如何有效利用它們。

所以不是說做一件事單純只用到一種智能,像是寫推理小說的人,就至少要同時運用到語文和數理邏輯智能。

每項智能外顯方式有很多種!

一個學生可能作文很爛,但不代表他語文智能差,也許說故事時可以讓每個人大笑或大哭;另一個學生對於數字的運算很強,但是非數字的推理卻可能很落漆。

理解事物的方式也有很多種!

數理邏輯好但語文較不發達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可能會先找出其中語詞用法的規律,比方說某修辭出現的時機,或是先把文法規則看成公式來切入。

因此加德納教授才會認為不該單純以紙本考試的成績來評判學生的能力。

 

多元智能 是天生且固定的嗎?


確實,一個人天生會有某幾種智能較發達,幾種普通,也有較不發達的,且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它們不是固定不變的!

事實上經過適度的鼓勵與適切的指導方式,每個人都能使各項智能發展到適度的水準。

舉個例子-常聽到學生說:「我天生數學爛,怎麼學都不會,再認真也沒用。」

在不理解多元智能的情況下,這句話24個字的三個斷點之間,每6個字讓人聽到的都只是在找藉口。現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

天生數學爛-的確有可能!

怎麼學都不會-教法可能不適合他!

再認真也沒用-他已經因此而開始失去信心!

你會發現這是有因果關係的,不再是「愛找藉口」或「不夠聰明」就可以下結論的。

孩子可能不被理解…

一套教學方法,可能讓班上大部分的人都懂,但還是有無法適用的人。而即使是那些懂的人,因為特質不同,理解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已經有許多學校嘗試將 多元智能 概念運用在補救教學上。

我想除了學校老師的努力之外,孩子最需要的還是家長的觀察和理解,畢竟家長才是陪伴他時間最久的人啊!如果家庭中能盡量給他們豐富各種智能的環境,就會為孩子創造更多成長機會。


最後,

親子天下的網頁有一篇「多元智能自我評量表」,可以簡單測驗自己和孩子的智能特質哦!

如果孩子還沒七歲, 多元智能 也可以跟上一篇提到的「吸收性心智」的概念互相配合哦!

留言

則留言

作者: 說書人

  幼兒時期的教育就像是蹲馬步基本功,而後閱讀能力就像是內功心法,課內學業就像外功招式。我相信只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以及好的輔助工具,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力,將有各種方法不被熄滅。學前教育和學齡教育,這些都是我所關心的事,也是希望在此將所知分享給大家的事。本站文章歡迎轉貼,只要附上本站網址即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