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孩子的 快樂學習 ,是關愛還是自私?

快樂學習 ?

經常看見臉書上家長們討論著孩子學習壓力是否太大,孩子會不會不快樂。這表示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狀況,我覺得很棒。唯一看到會讓我感到擔心的就是非常瀟灑地說「孩子不愛讀書就算了,不希望他壓力太大,希望他能 快樂學習 就好」。

不論是課業還是才藝、技能,希望孩子能「 快樂學習 」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當這四個字是一種行動,那它是可以實現的;反之它如果只是作為一個口號,它就永遠不能實現。我想家長想要避免的應該是「重視學習卻犧牲快樂」的情況,但太多人變成「重視快樂卻犧牲學習」。

 

「 快樂學習 」不是單純的「快樂+學習」

它們就像是蹺蹺板的兩端,是要有平衡比例的,不是把其中一樣壓得很低去期許另一樣。不要讓孩子預支未來的快樂,而是要幫孩子預約未來的快樂。

如果「 快樂學習 」只是無形中淪為自己沒有找到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種理由,那它不是代表著關愛,而是一種自私。

因為在需要「建立孩子學習的態度和方法」的階段,消極逃避是你的事,未來要痛苦面對社會現實的卻是你的孩子。你沒辦法為他承受,他也沒辦法分給你或者重來。

成長本就伴隨著疼痛,就連小時候在長高都會有生長痛。學習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如何讓壓力減小或分散來獲得更大的學習成效才是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的。如此才能真的兼具快樂和學習!

 

我相信每個家長對孩子都是關愛的,只是很多時候必須調整看待「學習」這件事情的角度。

在打這篇的這幾天,剛好有和一位住彰化縣的小六生家長聊了幾句。他們不希望女兒學習有壓力,所以雖然她成績很差也堅決不補習或請家教。他們說女兒的興趣是畫畫,希望她按照自己的興趣成長就好。

我個人也支持家長針對孩子的興趣發展的方式,有的孩子體育長才想當體育選手,也是一種發展。於是我問國中是否會給她上美術班或是另外在外面學習繪畫,他們表示完全沒想過,只是讓她下了課在家隨意塗鴉……

聽到這個回應,我的感覺是擔心。擔心未來這個孩子出了社會,所謂「沒興趣」的課業也好,「有興趣」的繪畫也罷,都會受到非常多的限制,他還會如我們預期的快樂嗎?就算是莫札特,你不給他精進音樂的機會,也成就不了音樂神童的名號。

我想表達的是,即使父母再有目標讓孩子快樂學習,孩子再有興趣和天賦,只要沒有規劃和努力都是空談!每個人都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道理不是嗎?

如果你也認同我說的,那我相信這篇彭菊仙女士所寫的:別拿「成績不代表一切」當不念書的藉口!勤奮努力的人,才有資格說成績不重要你一定也會非常認同。

這篇讓我想到我的一位於淡江畢業的朋友。他認真努力的準備考外交官職務,破釜沉舟準備了兩年,考了兩次成績都沒輸人,可是都沒上。

他沮喪的問教授,教授說現實就是成績接近的時候,面試官會優先錄取更好的大學出來的畢業生。讓他很感慨竟「輸在過去」,也像許多人一樣懊悔「要是昔日更認真一點就好了」。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避免有這樣的遺憾!

留言

則留言

作者: 泛亞說書人

  幼兒時期的教育就像是蹲馬步基本功,而後閱讀能力就像是內功心法,課內學業就像外功招式。我相信只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以及好的輔助工具,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力,將有各種方法不被熄滅。學前教育和學齡教育,這些都是我所關心的事,也是希望在此將所知分享給大家的事。本站文章歡迎轉貼,只要附上本站網址即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