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心智 | 環境對幼兒有什麼影響力?

吸收性心智 環境對幼兒有什麼影響力?

你一定聽過蒙特梭利女士,可能你的孩子過去、現在或者未來打算讀「標榜蒙特梭利」的幼兒園…但你聽過蒙特梭利的重要概念-「 吸收性心智 」嗎?

蒙特梭利女士也許你瞭解了 吸收性心智 ,並且懂得自行運用之後,在花大錢去找「蒙女士」幼兒園之前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什麼是 吸收性心智 ?


簡單來說, 吸收性心智 是指在0-6歲階段兒童所獨有的心智特徵。它讓孩子對於環境中所接觸到的一切影響與刺激,都會無意識且無差別的全盤吸收,然後變成人格特質的一部分。

孩子跟成人的吸收方式不同之處,硬要說的話就是畫畫跟照相的區別。
來,讓我們發揮一下想像力。

現在你在海邊,看見美麗的夕陽映照在大海上,和沙灘一起形成美麗的畫面,你想將它畫下來,可是海灘上有許多垃圾,你會選擇是否將垃圾一起畫下來。

但是因為幼兒的心智特徵是 吸收性心智 的關係,它會像照相一樣,將好的壞的美的醜的全部記下來。因此孩子跟成人是很不一樣的哦!他們是外星人啊!

 

要如何利用 吸收性心智 ?


大多數家長對於蒙特梭利體系下孩子的印象,不外乎是愛探索、有禮貌、守規矩等等,光是這幾點就讓好多家長肯花大錢就讀了。

不想花,或沒有大錢可花的人,難道就沒辦法讓孩子有如此表現嗎?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除了老師的專業度之外,關鍵是他們懂得利用心智特徵。

我們總希望可以讓他們東西放整齊,注重乾淨衛生,希望他對什麼都有興趣,但很多人可能沒發現,面對外星人的進攻,自己只是一直在防守!而且不太有效…

吸收性心智 最有名的負面案例,當屬下面這位一天抽40根菸的兩歲小弟了。因為周遭的人都抽菸,即使媽媽每天叫他不可以抽菸,也是防不勝防。

「不可以放那樣!」「不可以沒禮貌!」還有「他好像對這個沒興趣」幾乎都是在他們做了某件事,或者想等他有了某種反應之後才行動。

只有防守實在非常浪費心力…你也可以做一個進攻者!

例如在每一次做家事的時候就告訴孩子,你在做什麼又為什麼要做,等到他們可以動手的年紀再引導他們實際去做。

也就是說,在孩子犯下錯誤之前,不斷示範對的事情,又告訴他理由,他的眼睛和耳朵不斷把你「照下來」,最後再引導他完成正確的行為。

如此可以減少他們尚未理解做錯了什麼,又被迫先處理自己被指責的情緒。而且幼兒經常哭完之後,情緒過去了,也忘記回頭理解自己哪裡做錯。

興趣的培養也是,最好先玩給孩子看,藉由陪他們玩來引起對某件事的注意,當作進攻的手段。最重要的是,每個進攻過程不能只是一兩次,必須要給孩子耐心,不灰心不氣餒並不斷嘗試。不用我來說孫中山先生革命幾次才成功吧?

我接下來要講的,才是真正的關鍵。

 

 吸收性心智 2時期


0~3歲全然拷貝期:

這個時期簡單講就是耳濡目染。你希望他做什麼、怎麼做、喜歡什麼,就要讓周遭(最好是家裡)有這些東西,並且多陪他做。

不希望他做的也要盡量避免給他模仿的機會,別忘了他在能模仿之前就先「照相」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

3~6歲自主發問期:

對於拷貝期不曾去引起他興趣的東西,接觸時很可能會先給你一個「NO!」要培養新的興趣有可能會相對費工夫,請給他們一點耐心;

而早已引起他興趣的東西,這時期會展現無可阻擋的企圖心與求知慾。「是什麼?」「為什麼?」「在哪裡?」他們會開始不斷給你丟問句,就好像一個無限發球機,你很可能必須不斷的揮棒。

如果你回答的夠好,揮得夠漂亮,同樣的球短時間不會出現。如果你手斷了揮得累了想休息,千萬不要只是消極的停止揮棒,而是要有技巧地將發球開關暫時關閉,原則上是以「不會讓他認為你只是不想理他」為前提,否則他可能再也不想發問。

 

總結:


1.孩子從看的見東西時就能開始引導。你以為你在等他長大,其實他在等你開始!
2.以身作則,先讓自己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那個人。
3.別因為孩子小就放縱自己的言行。你的行為很可能已經被他的心智吸收。
4.如果孩子有無法改善的習慣,試著從家庭或環境中找到原因。

留言

則留言

作者: 泛亞說書人

  幼兒時期的教育就像是蹲馬步基本功,而後閱讀能力就像是內功心法,課內學業就像外功招式。我相信只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以及好的輔助工具,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力,將有各種方法不被熄滅。學前教育和學齡教育,這些都是我所關心的事,也是希望在此將所知分享給大家的事。本站文章歡迎轉貼,只要附上本站網址即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